前位置: 主页 > 合肥热点网 > 新闻资讯 > 正文

“海尔造”:用开放占领创新制高点

来源: 未知  2016-07-22 合肥热点网
   7月最新一期《制造强国研究》报告在全国制造业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作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内刊,在最新一期详细剖析了海尔互联工厂的模式和实现路径,报告这样评价海尔的实践——“为中国家电产业乃至整个制造的结构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 

    的确,海尔实践的是一条全新的创新路径。它不再是单纯地依靠自身的研发投入,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开放体系的全新构建,通过聚合全球顶级的创新资源,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准确响应和深刻互动,彻底重塑创新流程,进而占领创新的制高点。 

    置身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直面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海尔的探索,正如《制造强国研究》报告所言,为家电业乃至整个制造产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 

    透明的“海尔造” 

    7月8日,海尔沈阳互联工厂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来自惠而浦、老板、小天鹅等30余家企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海尔的做法“匪夷所思”。因为这些企业和海尔是同行,更是同一个市场上的对手。海尔的生产“重地”——互联工厂,最应该防范的就是这些企业探究的目光。但,海尔不但打开了大门,而且还不止一次。137次,3100人次,这是海尔胶州互联工厂今年以来接待的外界参观访问的数据。 

    之所以把自己多年的探索成果完全开放地展示给对手看,是因为海尔互联工厂不是“闭门造车”,全流程地开放、透明、可视,是海尔互联工厂的天然属性。 

    它其实是一个平台,聚合全球顶级的研发、制造资源。它让世界成为了自己的研发部,实现了制造的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作为创新核心的研发团队,海尔是通过开放来架构的。目前,在青岛、在日本京都和熊谷、在德国纽伦堡、在美国埃文斯维尔、在新西兰奥克兰和达尼丁,都有海尔的研发中心。 

    这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海尔最核心的研发力量。在这些现实的研发中心背后是1150名接口人,30万多家一流资源网,以及乎无限的线上开放式创新平台。 

    HOPE就是这样的创新平台,平台涵盖全球一流资源达320万,注册用户37万多,平均每年产生创意超6000个,累计成功孵化220个创新项目,研发源匹配周期从过去的8周缩短到6周。 

    互联工厂这一海尔用来聚合研发和制造各种资源的大平台,本身也在不断的创新、迭代。就在今年3月,海尔最新一代的互联工厂平台COSMO正式发布。随即就入选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解读》,这也意味着海尔互联工厂成为了智能制造的标准教科书。 

    不止是在海尔应用,不止是一个标杆,海尔互联工厂成为了可以推广复制的新范式。为了加速这一进程,海尔与德国联合成立了智能研究院,打造面向离散制造业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将孵化互联网工业的人才和模式,向整个行业输出海尔式创新。 

    专家指出,不只在国内,在国际上,智能制造都处在摸索阶段。继今年5月海尔在中德标准化论坛上代表中国发布了智能制造的成果后,海尔正在参与主导IEC智能制造集成云平台白皮书编写。 

    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在业内,IEC标准具备了世界公认的权威性。海尔是中国唯一进入IEC市场战略布局的家电企业;这也意味着,海尔互联工厂模式或将具备国际标准的资格,海尔将成为国际智能制造的标准制定者,实现从模式引领到标准引领的突破。 

    用户的“海尔造” 

    海尔的所有创新,最终都是围绕用户来进行的。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承接动态的用户需求,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海尔的方式是把用户“请进来”,从研发到制造到生产,让用户零距离地参与创新的每一个环节,参与到制造的全流程体系中来。 

    让用户得以参与创新的是海尔互联工厂前端的“众创汇”平台,这个平台上诞生了HelloKitty空调、只有一个按键的洗衣机、孕婴空调等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本源都是用户的灵光一现,它们从一个想法变成产品的过程不过两个月而已。 

    如此快的反应速度、如此短的创新周期的根源在于“众创汇”平台的开放属性——大量外部资源聚合在平台周围,形成生态圈。互联网让用户有效地聚集在“众创汇”的线上平台上,多方伴生的上下游资源协同为用户搭建生活场景,用户得以释放他们对于未来家电和智能家居的所有想象。 

    贝享孕婴空调就源于一位新晋奶爸的灵感创意。为了给新生宝贝和产后妈妈更健康的空气环境,用户在“众创汇”平台上提出需求,随后得到了几千名粉丝的支持,除了平台上的设计师和众多空调发烧友,来自中科院和供应商的先进资源也一起参与到设计中来,最终形成了独有的解决方案,在互联工厂的柔性制造体系支持下,产品迅速上市,并获得认可。 

    海尔这种直面用户的柔性制造体系,与传统的批次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产品的创新效率和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传统模式的生产节奏取决于库存容量,对于用户的需求只能在下一批次的产品中体现,而海尔的每一个柔性制造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主人。用户参与创新,缩短了用户需求到产品之间的路径,实现了生态圈各方的价值分享。 

    领军的“海尔造” 

    细读“海尔造”,细究海尔式创新,开放是关键词。 

    正是在全新的开放中,“海尔造”创造了一个个行业的奇迹。 

    一台海尔自清洁空调,要历经340天的研发,交互出33种方案,通过517次不同地域测试才能诞生。 

    无与伦比的创新实力,让海尔不仅是中国家电行业标准的引领者,更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者。截至2015年12月,海尔共组织研究、提报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占全国家电企业的75%。 

    去年年底,在代表世界家电行业权威的IEC体系内,海尔牵头成立了冰箱保鲜国际标准工作组,主导制定冰箱保鲜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冰箱行业在国际标准组织零的突破。海尔冰箱通过了欧洲市场最具竞争力标准VDE-QTM 537道检测,成为可以直接对话欧洲质量体系,参与德国国家标准制定的唯一同品类品牌…… 

    全新的创新,让海尔在自我创新之路上持续迭代。相信更多的传奇会被海尔不断书写。   

    锐评论:越开放 越创新 

    20多年前,全球用户通过产品认识了海尔,如今,世界用户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在更多地膜拜着海尔。以开放创新为引领,用户参与创新为驱动,海尔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创新的生态圈。依靠这种强大的创新能力,海尔造,已经成为中国造、世界造的产业标杆。 

    创新,是海尔成长壮大的内在基因,也是海尔能够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家电产业布局和用户布局的根本。14年43项国标标准、1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先对手3倍的专利授权,专利运营收入超过对手180倍……这些数据鲜明地表达了海尔创新发展的力量。 

    自主创新并非是闭门造车的“自我创新”,而是开放平台上的“自主创新”。当今企业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标志,是能否拥有聚合世界一流资源的能力,能否拥有开放创新的能力,能否拥有让用户参与创新的能力。这是一种科技聚合力、制造聚合力、用户聚合力。海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战略引领下,让企业成为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从而“让世界成为我的研发部”,让世界最精尖的产业研发资源向海尔聚拢,为用户创造最时尚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海尔牢牢占据着世界家电研发的制高点。 

    在智能制造的创新冲动下,以互联工厂为代表的海尔制造研发系统,已经成为创新型中国制造的代表。正如行业专家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海尔,中国家电制造将会一直走在自我重复而不是颠覆跃升的道路上。越开放、越创新,不开放、无创新,更加开放的海尔,将拥有更加雄厚的创新资源,拥有更具前沿能力的创新成长。海尔造,就是代表世界最高制造能力的“中国造”。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已有1条评论

验证码: